一、主题思路
(一)主题来源
春天来到啦!天气暖和了!花儿红了,草儿绿了,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天,安安来到教室后兴冲冲地向老师展示:“老师,看我带来的小蝌蚪。”话音刚落,孩子们立马围过来,七嘴八舌讨论着关于小蝌蚪的各种话题:“你们看小蝌蚪像什么啊?”“安安,你在哪里找到的小蝌蚪?”“小蝌蚪会长大吗?”“小蝌蚪吃什么啊?”……《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需要经历“退鳃一长出后腿一长出前腿一尾巴退化”的过程才能变成青蛙。幼儿在照顾蝌蚪中不仅能仔细观察蝌蚪外形特征,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因此蝌蚪中这一自然资源蕴含着无限的教育价值,于是我们开启了《蝌蚪,你好“蛙”》的探索之旅。
(二)幼儿经验
针对突然出现的蚯蚓,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现:
已有经验 | 需要的经验 |
92%的小朋友认识小蝌蚪。 46%小朋友知道小蝌蚪生活在水里。 | 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小蝌蚪的生活习性。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
基于幼儿对小蝌蚪的探索热情,我们生成了《蝌蚪你好蛙》的班本课程,以“小蝌蚪”主线,引导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并通过实验、调查,了解小蝌蚪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同时在饲养小蝌蚪的过程中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萌发尊重生命、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主题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2.在饲养过程中会主动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积极思考,提出疑问,尝试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记录。
3.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对蝌蚪的观察和想象,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4.愿意饲养小蝌蚪,知道做事要坚持、有责任感,萌发尊重生命、关爱小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