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又叫“共情”,就是善于感觉别人的感受,这是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正常交往的基础,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高超同理心的孩子,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孩子的同理心很重要吗?同理心不仅仅是大人才会有的,在孩子2-5岁时,他们会逐渐产生同理心,这一时间段也是爸爸妈妈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如果可以多让孩子和同龄人接触,在与同龄人的玩耍、小矛盾中,让孩子明白别的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喜怒哀乐,并且懂得如何更好的和别人进行交往。
同理心的培养有益于孩子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同理心也会使他们更加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更好融入社会。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呢?
1.学会倾听。当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或许他/她会嗯嗯、啊啊半天才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尊重他/她,耐心的倾听,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时侯,可以以点头等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关注与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使他/她感到你对他/她的尊重。有的孩子会在玩耍的时候,故意的顶撞他人,家长会觉得孩子这样子做十分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甚至会因此训斥孩子,但是,当你和他静下心来聊一聊,你会发现他可能只是为了不被别人欺负或是想要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
这样会使孩子慢慢建立起同理心,使得孩子的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识别情感。当孩子对父亲说:今天,小明穿了一双特别棒的球鞋,在踢球的时候,显得可威风了。这时,孩子并非只是简单的陈述一个事实,他可能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一双很棒球鞋,只是不敢说或不好意思直说罢了。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忽视孩子们的这些言语,更不要直接训斥孩子,多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可以用问句等的形式和孩子进行更多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当宝宝看到爸爸妈妈相互关心对方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会感受到温暖,当他们在遇见相似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模仿爸爸妈妈的做法,因此,建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良好家庭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用同理心理解着孩子,孩子也会用同理心去理解将来的世界。这大概是人性最美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