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退出,是父母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父母没有不操心的。但这种事无巨细的操心,面面俱到的关心真的对孩子好吗?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其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可能会变成一种害。
生活中许多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续,希望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生命中的遗憾。
还有不少父母疼爱孩子,急于帮助孩子,企图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来规避孩子人生路上可能遇见的风险。
于是,父母开始对孩子有诸多不合理的期望,开始接管孩子的生活,甚至开始安排他的终身。
但别忘了,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事,却不能代替他们成长。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是要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退出。放手不等于不爱,不等于不关心,不等于不帮忙。放手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循序渐进与孩子成长相伴的过程。
放手不是“不管你”,不是放弃爱,而是从孩子的身边“抽离”出来,只在他需要的时刻提供关心,在他辨不清方向的时候给他及时的辅助。
放手是在孩子学步跌倒时,不要急着把他抱起,而是给他鼓励;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替他解决,而是给他建议。龙应台在书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比起关爱,放手更考验父母的素质。许多人在做父母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孩子成为生活的中心与重心,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生活。
父母与孩子的人生虽然系在一起,但这种捆绑不是终生的。父母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将精力转向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能为孩子做出榜样。
简单地制定规则,粗暴地限制孩子,表面看起来很用心良苦,其实,它只是教育的懒惰。一个懂得放手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成长慢慢调整对孩子的关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