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好玩的“鼓”
2022年11月28日——12月9日(两周) 主题负责人:张嘉莉
一、主题思路:
1.主题来源
在“玩具分享会”中,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七嘴八舌地介绍着自己的玩具。这时,星星晃动手中的拨浪鼓发出的“咚咚”声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锐锐率先开口:“这是什么呀?声音真好听。”清竹抢着说道:“我知道,这是拨浪鼓,我弟弟也有的。”星星:“是的,你们看,我手一摇,这个小球就会打到鼓上发出咚咚声。”……孩子们围绕“鼓”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平常户外散步经过表演区,孩子们也总是会用小手去拍一拍栏杆上绑着的小鼓,发出的“哐哐”声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幼儿园领域关键经验与教育建议》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且鼓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比较简单,便于探索。那生活中还有哪些鼓呢?它们是怎样发出好听的声音的呢?
2.幼儿经验分析
小班的孩子喜欢敲敲打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也总是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各种各样的鼓则刚好可以满足孩子们对敲打的兴趣。孩子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都会接触过一些鼓,但却不知道其具体的名称及特征,于是我们和孩子们就“各种各样的鼓”展开了交流,从而得出相关数据:58.8%的孩子知道鼓有很多种,但却只知道拨浪鼓、大鼓;44.1%的孩子知道鼓能够发出大小、节奏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具体怎样发出;64.7%的孩子想要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小鼓;91.2%的孩子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鼓……为此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预设了“好玩的鼓”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有关鼓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鼓的秘密,尝试寻找各种材料制作简易的“小鼓”,在制作中体验敲击鼓声音的变化,感受鼓的奇妙。
二、主题目标:
1.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鼓的特征,有初步的探究欲望。
2.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制作鼓,在制作中体验鼓的奇妙。
3.尝试用各种自制“鼓”进行演奏,体验“打鼓”带来的乐趣,感受欢快的情绪。
三、对接《指南》,寻求课程可能性:
可能的要素 | 3—4岁儿童发展目标 | 预设的活动 | 生成 |
探秘鼓 |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4.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 5.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6.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7.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 8.能口齿清楚的说儿歌、童谣或者复述简单的故事。 | 【个别活动】 美工:美丽的手鼓 音乐欣赏:非洲鼓演奏 【小组活动】 分享交流:我喜欢的鼓 绘本:我来打大鼓 【集体活动】 综合:各种各样的鼓 科学:奇妙的鼓 美术:非洲鼓 数学:按用途分类 语言:我的小鼓响咚咚
| 【个别活动】
【小组活动】
【集体活动】
|
制作鼓 |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它活动。 4.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5.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6.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7.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 8.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 【个别活动】 音乐:“鼓”曲演奏会 科学小制作:纸杯鼓 打击乐:非洲鼓 【小组活动】 科学小游戏:大鼓小鼓 半日活动:制作气球鼓 【集体活动】 综合:我需要的材料 分享交流:制作中的问题 半日活动:第二次制作 亲子小制作:各种各样的鼓 | 【个别活动】
【小组活动】
【集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