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秋叶飘(三周)
(时间:10月31日—11月18日)负责人:陆小怡、高佳敏
一、主题思路:
1.主题来源
秋天到了,周围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变化着,天气早晚变凉了,孩子们来园都穿上了卫衣、外套,有的树叶变黄了,从树上轻轻地飘下来,公园里的菊花开了,水果店里的水果琳琅满目,小区里满是桂花的香味……这些秋天明显的变化都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关注。在散步活动中,孩子们看见一片片小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像飞舞的蝴蝶,他们会捡起落叶,一边捡一边情不自禁地问:“老师,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呀?” “树叶为什么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这些疑问顿时激起了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幼儿经验
小班孩子的季节意识比较模糊,对于秋天一些主要的季节特征还不太了解。为了更好的结合实际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我们通过调查和日常观察谈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想知道秋天的哪些秘密?”
已有经验 | 我想要知道…… |
60%(15位)小朋友知道秋天来了; 80%(20位)小朋友知道天气变凉,人们的衣着发生了变化,都穿上了外套; 56%(14位)小朋友知道秋天的树叶会变黄,从树上掉落下来; 32%(8位)小朋友知道秋天的水果有橘子、石榴; 20%(5位)小朋友知道秋天有五颜六色的菊花 …… | 秋天叶子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会变黄?(20位)80% 秋天有哪些花卉?(10位)40% 人们在秋天会做些什么?(3人)12% 树叶可以用来做什么?(12位)48% |
为此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小班幼儿年龄以及感知方面的特点,我们预设了《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旨在通过秋天树叶、秋天天气、花朵等引导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感受秋天的季节变化及特征,获得有关秋天的经验,萌发热爱秋天,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主题目标:
1.乐意观察秋天的树叶、花卉、天气等,初步感受秋天的主要季节特征。
2.尝试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秋天的事物,运用多种形式感受、表现秋天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对接《指南》,寻求课程可能性:
可能的要素 | 3—4岁儿童发展目标 | 预设的活动 | 生成 |
寻秋 |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3.能口齿清楚的说儿歌、童谣或者复述简单的故事。 4.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5.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6.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7.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 【个别活动】 美工游戏:丰收的秋天 语言游戏:风娃娃 谈话:拾落叶 【小组活动】 谈话:秋天来了 【集体活动】 科学:秋天的天气 综合:我看到的秋天 散文诗:秋叶飘 音乐:秋天 数学:分树叶 | |
知秋 | 1.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2.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3.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4.能口齿清楚的说儿歌、童谣或者复述简单的故事。 5.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6.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7.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 【个别活动】 涂色:多彩的树叶 智力游戏:树叶找家 【小组活动】 泥工:树叶 【集体活动】 音乐欣赏:大树妈妈 科学:各种各样的树叶 数学:树叶排序 科学:认识菊花 美术欣赏:树叶贴画 | |
“晒”秋 | 1.经常涂涂画画、沾沾贴贴并乐在其中。 2.能口齿清楚的说儿歌、童谣或者复述简单的故事。 3.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 4.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5.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做动作。 6.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7.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 【个别活动】 手指游戏:秋天有什么 手工:一串红 【小组活动】 棉签画:菊花 谈话:秋天的色彩 泥工:搓芋圆 【集体活动】 音乐:秋天 社会:花儿好看我不摘 语言:秋天的画报 健康:我会擦鼻涕 拓印画:美丽的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