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不”有讲究
本信息由于 2011-05-04   发布 共 次访问

对孩子千依百顺,从来不说,是很不可取的;但也不能随意对孩子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

(一)0~2岁:直截了当

这个年龄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所以应该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的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或乱摸电线的时候,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宝宝一点小苦头,比如跟孩子说明并取消下午的甜点心等。

(二)2~4岁:冷处理

这时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孩子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取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

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时,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场合,父母可以先把孩子带回家,再进行冷处理。这样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三)4~6岁:讲道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他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地提高。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应特别注意的是,父母说话一定要用肯定的语气,别对孩子说谎或说得模棱两可。

冷处理的方式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二、面对不同气质的孩子,用不同的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说方式,比较管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容易兴奋的宝宝用强制休息片刻法

对于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场所,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冷静地看着孩子,强制孩子休息片刻。

(二)有好奇心的宝宝用转移注意力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三)胆小而又依赖的宝宝用轻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晚上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四)好胜心强的宝宝用激将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将拒绝变为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宝宝呢?

三、对所有的孩子,都应坚持的七项原则:

(一)对孩子说之后要简单作出解释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家长想象的要懂事得多。同时,孩子也是很有自尊心的。对孩子说后向他们作出解释,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他们是尊重和爱护的,同时也在家庭中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孩子不但很容易接受拒绝,也学会了理解和支持父母。

在向孩子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通俗易懂。不要把向孩子解释原因变成一种唱高调的说教。二是简单明了。对孩子做解释,简简单单的几句,说中要害就行了。三是就事论事。不要扯到其他事情上。否则不仅不能让孩子信服,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孩子拒绝听父母的任何解释。

(二)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对孩子说后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出尔反尔,否则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家长以后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如果对孩子说后又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在后来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特别是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间接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他们以后就会学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三)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

父母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为今天心情好,便纵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对孩子严格一些。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说不是因为金钱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动,它是一个让孩子对周围环境,对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的教育机会。

当父母一方拒绝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时,另一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容易养成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投机的不良习惯。

(四)尽可能不在众人面前大声的对孩子说

当孩子在大厅广众面前(特别是在众多熟人面前)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该蹲下来,凑到他耳边轻轻提醒他,有时候这种悄悄话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父母的尊重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五)对孩子说要及时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需要有人对他说,当他想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当来家做客的朋友想去打球他却坚持下棋时;父母希望他自己安睡时,他却要钻到大人们的床上捣乱时……倘若家长学会说,孩子们就会开始意识到兄弟姐妹、父母和朋友也有自己的权利,他们就会慢慢地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培养他们通情达理的第一步。

(六)父母们不要无偿地答应孩子的各种请求

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要获得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满足他们。比如,孩子提出要买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们洗几次碗或者扫几次地。想要得到的东西越贵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这样,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东西,他们肯定也会更加珍惜。

(七)平静地对孩子说

当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时,不要把愤怒表现在脸上、语言和行动中,父母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某些言行,用平静的口气表达您的心情及对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会从父母的态度中了解到,无理纠缠是无用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01501号-2